在安全生产领域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,气候条件是影响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实际生产工作中,不同季节气候特征存在显著差异。
图片
比如,春季多风、干燥,夏季高温、多雨,秋季暴雨、台风,冬季则寒冷、多雪,不同季节会面临不同的安全风险,因此防护重点也有所不同。
企业需依据四季周期性特征,针对性调整生产经营活动重点,并严格落实相应的季节性安全生产要求与防护措施。
春 季
主要气候特点:天气逐渐转暖,气温回升。存在昼夜温差大、风大、雾大、干燥,天气多变(倒春寒、沙尘暴、春雨)等特点。
图片
风险与防护重点:
1.复工复产安全
“假期综合征”: 春节长假后,人员易出现思想松懈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操作生疏等问题。加强收心教育、安全再培训、岗前确认。
设备设施重启风险:停用设备重新启用前,务必进行全面检查、维护保养、空载试运行,防止带病运行。重点检查电气线路、管道阀门、安全装置(如联锁、报警、紧急停车)。
新员工/转岗员工: 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,严格落实师徒带教制度。
2.防风
高处坠落/物体打击: 大风天气增多,需加固临建设施、脚手架、户外广告牌、围挡、临时仓库顶棚;清理高处易坠物(如工具、材料、杂物);停止露天高处作业或采取可靠防风措施。
3.防火
天干物燥,风力大,极易引发火灾。加强动火作业管理(审批、监护、清理可燃物、配备消防器材);清理厂区内外枯枝落叶等可燃杂物;检查维护消防设施器材;加强用电安全检查,防止电气火灾;注意祭祀、烧荒等野外用火风险。
4.防触电
春季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可能下降,易发生漏电、短路,引发触电事故。加强电气设备、线路检查,特别是老化线路、潮湿环境用电设备;落实接地、接零保护,确保绝缘性能;规范临时用电管理。
5.防坍塌
冻土解冻、春雨浸润可能导致土质疏松,增加基坑、边坡、挡土墙、临时堆土等坍塌风险。加强监测、支护和排水。
6.有限空间
气温回升,有限空间内有害气体(如沼气、硫化氢)挥发积聚加速。严格执行“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原则,配备合格防护装备和监护人员。
7.交通安全
春季人员外出活动增多,厂内厂外交通流量增大。“春困”现象可能导致驾驶员疲劳。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和管理,严禁疲劳驾驶、超速行驶;检查维护厂内车辆;注意恶劣天气(雨雾、沙尘)行车安全。
夏 季
主要气候特点:高温炎热、雷雨大风、暴雨洪涝、台风、湿度大。
图片
风险与防护重点:
1.防暑
中暑:这是夏季最突出的风险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(避开高温时段);提供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;改善作业场所通风降温条件(风扇、空调、喷淋);配备个人防护用品(如透气工作服、遮阳帽);加强健康监护,识别易中暑人群;开展防中暑应急演练。人员疲劳/情绪烦躁: 高温易导致人员体力消耗大、注意力分散、情绪不稳定,增加操作失误风险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保证充足休息。2.防雷击
雷击:雷雨天气频繁,室外设备设施、高大建筑物、人员易遭雷击。确保防雷装置完好有效;雷雨时停止室外作业,人员避免在空旷地、大树下、金属物旁停留。
3.防洪
洪涝灾害:强降雨易引发内涝、山洪、泥石流,威胁低洼厂区、地下空间、边坡、临河设施。检查疏通排水系统;储备防洪沙袋、抽水设备;制定应急预案,明确撤离路线和安置点。
4.防台风
台风灾害:(沿海地区)强风、暴雨、风暴潮危害巨大。提前加固建筑物、设备设施(特别是高处设备、塔吊、广告牌);转移或固定室外物资;停止户外及高处作业;关注预警信息,做好人员撤离准备。
次生灾害:暴雨后可能引发坍塌、滑坡、地基下沉、设备基础泡水等。
5.防危化品
高温易导致危化品挥发加速、压力升高(如气瓶、压力容器),增加泄漏、火灾爆炸风险。严格控制储存温度(通风、降温);避免阳光直射;加强巡检,确保安全附件(安全阀、压力表)完好。
雷击也可能引发危化品事故。
6.有限空间
高温下有限空间内更易缺氧、积聚有毒有害气体(如沼气、腐烂物产生的硫化氢)。风险更高,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监护制度。
7.职业健康
高温环境下佩戴防护用品(如安全帽、防护眼镜、防护手套、耳塞)可能增加不适感,需加强监督和引导,确保正确佩戴。注意预防因汗液导致的皮肤问题。
秋 季
主要气候特点:气温下降,秋高气燥,风大,昼夜温差大,冷暖变化不规律。
图片
风险与防护重点:
1.防火(重中之重)
天干物燥:这是秋季最核心的风险。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大量堆积,静电产生几率增大,火灾危险性极高。
2.防静电
干燥天气下,人体活动、物料输送、设备运行等易产生和积聚静电,可能引发火灾爆炸(尤其在危化品、粉尘爆炸环境)。加强接地措施;使用防静电材料(工作服、工具、地板);控制物料流速;增加环境湿度(在安全允许范围内)。
3.防雾防霾
能见度降低,影响交通安全(厂内厂外车辆、行人)和高处/室外作业安全。加强交通管制和警示;必要时停止相关作业;为户外作业人员配备防护口罩(针对雾霾)。
4.防寒准备
深秋气温明显下降,需提前为冬季防寒做准备。检查维护供暖系统、管道保温;准备冬季劳保用品;对设备进行换季保养,特别是润滑系统、冷却系统。
5.防滑防坠落
早晚温差大易产生露水、霜冻,增加地面、平台、楼梯湿滑风险。及时清扫积水、霜冻;检查维护防滑设施(如楼梯踏步防滑条、地面防滑处理)。
5.年底赶工风险
临近年底,部分企业可能为完成年度任务而赶工期、抢进度,易出现违章指挥、违章作业、疲劳作业、忽视安全措施等现象。必须加强监督检查,杜绝“三违”,保证合理工期,确保安全投入。
冬 季
主要气候特点:寒冷、干燥、易结冰、大风,北方下雪,南方下冻雨。
图片
风险与防护重点:
1.防寒防冻
冻伤:长时间户外或低温环境作业人员易发生冻伤。提供保暖性能好的工作服、手套、鞋帽;设置取暖休息场所;合理安排作业时间;加强健康监护。设备管道冻堵:水、气、油等管道及设备(如消防设施、仪表风管线、冷却系统)易发生冻裂、冻堵。加强保温措施(电伴热、蒸汽伴热、保温棉);保持小流量流动;停用设备及时排空。2.防滑防坠落
冰雪路面:雨雪冰冻天气导致地面、楼梯、平台、脚手架湿滑结冰,极易引发滑倒、坠落事故。及时清扫积雪积冰,撒布融雪剂或防滑材料(如沙土、草垫);清除高处(屋顶、雨棚、树枝)冰棱;作业人员穿防滑鞋。高处作业:冬季大风、低温、湿滑条件大大增加高处作业风险。严格审批,采取可靠防滑、防风、防冻措施,必要时停止作业。3.防火防爆
取暖设备火灾:违规使用大功率取暖器(小太阳、电炉)、明火取暖(炭盆、火炉)易引发火灾。规范取暖设备管理,严禁使用明火取暖;检查电气线路,防止过载。静电火灾:干燥寒冷天气下静电风险依然存在。密闭空间:为保暖关闭门窗,通风不良,易导致有毒有害气体积聚(如燃气泄漏、一氧化碳中毒)或增加火灾风险(氧气不足导致不完全燃烧)。保持必要通风。4.防中毒
一氧化碳中毒:使用燃煤、燃气取暖设备或车辆在密闭、通风不良场所(如车库、值班室)运行,易导致一氧化碳积聚中毒。确保取暖设备烟道通畅,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;严禁在密闭空间内长时间运行内燃机设备。其他有毒气体:有限空间作业风险依然存在,且通风更困难。5.防大风
冬季常有大风天气,防范措施同春季防风要求(加固设施、清理易坠物、停止高处作业)。
6.防塌坠
冬季雨雪、冰冻、大风天气较多,需加固临时搭建物,暂停室外高处作业。
安全生产全年通用要求(贯穿四季)
虽然全年的安全生产重点不同,但是管理要求相同:
图片
1.安全教育培训:常态化、针对性开展,覆盖全员(包括季节性和岗位特定风险)。
2.隐患排查治理:结合季节特点,动态开展隐患排查,建立台账,落实整改闭环。
3.应急管理:根据季节风险特点,修订完善应急预案(如防暑、防汛、防冻、防火、防中毒等),储备应急物资,定期组织演练。
4.个体防护装备(PPE): 根据不同季节和作业风险,配备并监督正确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品。
5.现场管理与监督:加强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、重点区域、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,及时纠正“三违”行为。
6.职业健康监护:关注不同季节对员工生理、心理健康的影响,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和干预。
7.承包商管理:将季节风险纳入承包商安全要求和管理范畴。
8.安全责任落实:企业各级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季节性安全生产工作,亲自部署、检查、落实。
写在最后
安全生产的季节性防护关键在于前瞻性(提前识别风险、做好准备)、针对性(根据季节特点制定具体措施)、动态性(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调整策略)和全员性(让所有员工了解并参与到季节性风险防范中)。
只有将季节性防护重点融入日常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,才能有效防范各类季节性事故的发生。
聚焦“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”,追踪应急管理部最新事故调查报告,深挖事故背后真相,紧扣“隐患排查”“责任落实”,以真实案例敲响警钟。
案例库:
有限空间应该如何判定?来看看应急管理部的权威解释
2023-2025年高处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
2021-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鑫中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